《2021中国植发行业研究报告》
秋天第一条“秃然”的推送:《2021中国植发行业报告》出炉(附下载)
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调查显示,中国脱发人口超2.5亿,其中男性约1.64亿人,相当于每4个男性就有1人脱发。由于颜值、工作、婚恋等人际交往刚需,植发行业从2015年进入爆发增长期,热度高居不下。植发行业规模增长情况具体如何?消费人群有哪些特点?行业未来四大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?请看本次《2021中国植发行业报告》解读。
都说成年人的世界,除了长胖和头秃,没有容易二字。但“胖”如果还能通过个人努力改变,“秃”则显得十分不近人情,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。于是,平均直径只有0.07mm的头发上,撑起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植发市场。
从20世纪70年代,植发手术进入我国开始,中国植发行业历经了3个阶段。1970-2000是漫长的摸索阶段。从首例植发手术执行到第一个自体毛发移植专业中心的成立,用了近30年的时间。进入21世纪后,随着国际上植发技术的飞跃,我国进入技术革新阶段,FUE技术(毛囊单位钻取术)逐渐被广泛采用。从2015年至今,我国的植发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阶段,各地开始成立地方民营机构,头部植发机构先后得到资本进驻,推进整个行业呈现出倍速增长趋势。2016年,中国植发行业开始蓬勃发展,当年市场规模为58亿元。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,至2020年,中国毛发移植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4亿元。
植发机构“四分天下”,人群对生活有高要求
一方面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,另一方面植发技术及商业模式又相对简单且容易复制,近年来,国内植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林立。目前的植发机构大约分成四类,市场占据份额泾渭分明,以雍禾、碧莲盛等为代表的大型连锁机构以其专业性及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,整体达到约30%的占比;综合类医美机构占比25%;信誉度最高的公立医院植发科虽然是植发技术的“发源地”,但并非为主营科室,医生资源相对较少,市场份额仅占15%;剩下的30%全部被地方非连锁机构把持。
毛发移植手术费用不菲,因此,植发的消费群体也具备较为明显的“高收入”、“高学历”特征。90%消费者月收入1万以上,本科及以上占比超60%。此类人群对于生活、品质有较高要求,TA们比较看重外貌形象对个人择偶、工作及社交等的影响,植发的主要目的为提升颜值。
从植发消费人群画像中看,男女性有较大差异。男性较多为刚需消费型,年龄在25-50岁之间,由于生活压力大、节奏快、或者从事重脑力工作,导致毛囊资源不好。主要脱发部位为前额和头顶,部分达到5级及以上重度脱发。而许多女性植发人群则属于艺术求美型,她们年龄集中在20-30岁,关注美妆、时尚、穿搭,是小红书、微博等APP的重度用户。通常通过加密稀疏部位,达到改善脸型或者充盈发量的效果。对美观性的需求大于功能性。
正规化和产业化,植发行业的必经之路
颜值经济盛行,植发行业的爆发来的十分迅猛。过快的增长速度,导致市场的隐忧也逐渐显现出来。行业内机构鱼龙混杂,在技术类型、技术水平、手术流程、无菌操作等各方面参差不齐。同时,市场也缺乏统一的植发技术标准。在消费者和市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,行业首当其冲的发展目标,就是搭建规范的整体格局体系。一方面,资本入驻民营连锁机构,推动品牌统一化运营。另一方面,国家与协会对植发行业实行管控,敦促行业在手术操作、宣传营销等各方面树立底线与标准。行业标准的出台和国家的整治将打击不合规矩的经营乱相,为消费者创造更放心的植发环境。
随着人们对于毛发护理的意识增强,单一植发手术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需要向植发前与植发后延伸,才能做到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服务模式。建立毛发健康产业生态服务模式包括,前置养护需求(养发馆、头皮、头发抗衰),后置毛发移植需求(护理原生发),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服务模式。
此外,植发手术的消费群体也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。脱发人群整体年龄段降低,植发市场的消费主力军趋于年轻化。同时,女性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多,发际线、眉毛、睫毛、私密部位的种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。如何从营销端到技术端把握女性市场,是未来所有机构需要共同研讨的话题。
虽然以现在的技术手段,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突破性进展,但行业内各机构在仍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改良与创新。相对于传统手段,解决植发“尴尬期”痛点的技术服务将领跑赛道,医生专业度及经验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。